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:149566

陈淑霞

CHEN SHUXIA
陈淑霞

雅昌专栏 | 易英:陈淑霞——空无与充盈

2021-11-18 14:10:29 来源:湖北美术馆 作者: 易英 

rngFTx028egrHGAROka3HZ2hs3uAvTPmSyZCtTpl.jpeg

展览:@武汉2021 陈淑霞

主办:湖北美术馆

时间:2021年10月16日-11月14日

地点:湖北美术馆1-3号展厅

开幕时间:2021年10月16日下午16:30

开幕地点: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

策 展 人:冀少峰

艺术总监:傅中望

展览统筹:刘力英、胡莺

执行策划:夏梓、张茜

展览设计:乔杰、周琦、田野

展览展务:何淑君、张骞

作品收藏:马文婷、张丽

公共教育:雷雅婷、刘梦盈

媒体宣传:夏梓、符坚、曾静

展览会务:黄利、王佳雯

陈淑霞——空无与充盈  

在当代艺术里面很少谈境界了,总觉得那是很传统的东西。实际上,境界是永远存在的,是艺术中特有的精神现象。比如像陈淑霞的作品,我们无法从字面上作出确切的解释,无法进行文本的阅读,但我们仍然感觉到空无的画面,或接近空无的画面有着深沉的内容,如果空无也是形式的话,如果形式就是内容的话,那么空无也是内容了。这个内容主要是精神的,或者说空无是一种境界。境界不一定是高尚,而是精神的充盈,精神也不是深刻的思想,而是心理的活动作为语言的表达。陈淑霞的作品完整地表达了心境,因为是心境,这种表达又有看不见摸不着之感,视觉上呈现为空无。

从一开始,陈淑霞就是一个心灵画家,她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,力图表现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陈淑霞刚刚起步的时候,她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,而与当时的新学院潮流格格不入。新学院潮流是现实主义的变体,是以具象的风格激进地记录了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转型,典型的特征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大众文化的图式。陈淑霞本应该属于这个群体,但她的表现却是游离于这个群体之外。她关注的是形式,而且是一个灰暗空间中的形式。《粉红色的花》是那时的经典之作,那时也是新生代昌盛之时,如果把她的画放在新生代中间,可能只会在一个阴暗的角落。画面的一切都是孤独的,孤独的桌子孤独的花,黑白灰的三块颜色切割一个虚构的室内空间,一块绿色似是生命的象征,但被挤到了画面的一边,真正的粉红色是桌子下面的那块投影,那同样是一个虚构,作为画面上唯一的亮色,却被黑色和灰色压制在画面的底层。单纯从画面来看,除了“粉红色的花”的那几下随意的笔触,整个画面都是一种硬边结构之中,各个色块都是一种立体主义的拼接。从表面看,这似乎是形式主义的模仿,在当时独特的现代艺术的条件下,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艺术家而言,也是不可避免的。但仔细分析,却不是那么简单。实际上,我们无法判断她的视觉资源,也就是说,她的形式是来自客观的物象还是心灵的臆想。应该更多的是来自她的内心,但是借鉴了现代艺术的某些现成的手段。她关注的是形式,但她的形式不是客观的变形,而是利用客观的材料搭建一个心灵的平台。在这幅画中,所有几何的形式都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,只有那束“表现的”花像生长的生命,无助地封闭在幽暗的空间。《粉红色的花》是表面上的形式构成,实际上是心灵的隐喻,她借助客观的材料搭建了自己的形式。但是《粉红色的花》是一个形式饱满的世界,一个面面俱到的心灵叙事。如果没有看到形式后面的玄机,可能会认为陈淑霞以后就会在形式主义的路线上走下去。在以后的十多年间,陈淑霞的绘画有明显的变化,形式仍然是她的主题,但硬边的结构消失了,表现性的手性显现出来。《粉红色的花》的硬边世界在本质上不是她的真实的形式,但却可能是她的生活世界,青春的迷茫和前途的莫测,初入人生旅途的感叹,在形式上找到归属。后来的作品却是敞亮起来,那个封闭的空间被打破了,进入到一个自然的、生活的空间。放弃了硬边之后,形式的意味也减少了许多,但也不是向外部世界开放,而是仍然蜷缩在她的心灵世界。这好像是一个矛盾,分明是一个可视的自然和生活的世界,但却似不是眼睛的观看,而是心灵的体验。有意思的是,心灵是不可捉摸的,精神的状况还是要通过物质形态的显现才为人所知。话说“十指连心”,虽然说的不是一个问题,却是形象地说明了心手之间的关系。这段时间,陈淑霞的作品的特点就特别体现在手性。手性是什么,手的运动(通过画笔)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,具体的体现就是轮廓、线条和笔触。与手性相对的是心性,手性反映心性,心性决定手性。在陈淑霞的肖像画中,手性体现得特别明显。其实,这些画都称不上肖像,应该说是人物画,虽然这都是她身边的人物,但却无可辨识,因为她的目的不是再现,而是心灵的感应。在有些作品中,浅灰的色调和缓慢的用笔使人想起莫兰迪的静物画。莫兰迪的画赋予那些瓶瓶罐罐以人格化的感觉,他不是对静物作拟人化的改写,而是他独特的用笔和造型(轮廓)将自己的生命赋予对象,对象就具有了人格的意味。陈淑霞在多大程度上有莫兰迪的影响,还是不得而知,只是说有几件作品透露出了这个信息。再看她的静物画《三个苹果》,完全不同于《粉红色的花》,没有合乎规矩的构图,没有真实还原的色彩,几个平行排列的水果,画得非常随意,如同生活中的偶然一瞥。她的用笔好像还原到了儿童画,充满稚嫩与好奇,没有任何文明的掩饰,就像她平时的言语与行为方式。《焰山》可以说是一幅风景画,而且是大型风景画,但风景并不像风景,更像符号的构成,乌云、远山、水面和天空,没有任何细节,浅黄的天空和暗蓝的水面截然分割,莫名其妙的橙色的山呈三角形横艮在画的中央。这好像是在向她早期的抽象回归,但这个抽象不是为了形式,而是为了她自己,她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,她自言自语地诉说生活的经验。画面虽然简单,但每一笔都是出自她的内心。她的笔触堆得很厚(有的地方又很薄),颜料中掺和了沙土,有意造成运笔的迟缓,有些地方流淌着稀薄的颜料,造成一种随意偶然的效果。这些画突破了形式结构的限制,进入一种耗散的状态,形式是流动的,偶发的,用一句老话来说,是意识流的。它像瞬间的印象,也像记忆与印象的耦合。在这样的画中,图像和形式呈现得越简单,就有着越丰富的精神含量。下面就要进入她的空无了。我们相信有这样一种情况,当你述说了你的人生经验和精神历程之后,你会陷入沉寂。沉寂是对生命的无声的总结,对余生的沉重的向往。沉寂的内容比陈述本身要精彩。对陈淑霞来说,她的形式就是她的个人叙事,也就是她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命的展现。有一张陈淑霞在作画的照片很有象征性,巨大的画幅平铺在地板上,陈淑霞直接站在画幅上弯腰作画。这很容易想起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行为,他走上画布,将油漆和颜料随意泼撒在画布上。他说形式有自己的生命,形式在艺术家的动作过程中自己显现出来。当然,波洛克的效果是满幅与密集,存在主义式的生命显现。陈淑霞不是的,她是在一个虚构的心理空间寻找生命的记忆。对于陈淑霞的近期作品,同样要整体地观看,这个整体包括她生命的历程和当前生存状况的图式和形制。说到巨大的画幅,《后山》(2019)最为典型。《后山》实际上由四个条幅组成,条幅不是整齐划一的,每个条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框画布,除了不规则的外形外,代替外框的是用综合材料做的肌理,画框与画布融为一体,如果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出,如现实的空间,作品还可以成为环境的一部分。在左边的条幅,还有一个烧焦的空洞,这意味着这已不是传统的画布,而是一个具体的物。也就是说,真正的空无并不存在,作为呈现内容的空无实际上是包含了内容的呈现的方式,它喻示了生命和精神过程的终极阶段,如同形式的开掘走向形式和形的简化,最后还原为承载了形式的媒介,物在这儿意味着媒介的替代。关键在于,物也转化为语言,媒介参与了叙事。往后的一系列作品都是由残破的碎布构成,她为这些作品取的标题是“散见”、“透”、“退火”,等等,每个标题都有自己的意思,重要之处在于“透”,也就是“看透”。

在有些作品上,有着隐约的图像。那种模糊的三角形似乎是她前期作品中远山的轮廓,它像生命的记忆,在生存的现时逐渐远去和模糊。在遥远的地方还有更清新的表现,一些具象的树木和花草,不构成景色,却是悬挂在莫名的空间,和模糊的远山一样,它们都曾出现在她的前期作品中,但那种细微和模糊的感觉,更像退隐到记忆的底层,它不仅意味着渐渐退隐的生命,也有对自然的依恋。年轻的时候,我们总是关注生命的张扬,殊不知生命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。现时的残破也是张扬的破灭,但这是自然现象,生命总要到它的尽头,因此它不是破灭,而是反思,只是反思得有些沉重。

陈淑霞从形式创造起步,但她不拘泥于纯粹的形式,形式中注入了精神,即她的情感与思绪。当她真正在精神上记录生活的时候,形式的力量又显现出来,而且这个形式已不是自足的追求,而是与生命的张力融合在一起,形式本身成了内容,作为精神的内容。因此,不论她的形式最终是走向抽象、装置或综合材料,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无,而是思绪、情操和精神的充盈。

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  易英 

部分作品

8ubRUtoACozboq1DdM7d0N9PrwAgxqjslpOrD7q7.jpeg

焰山

布面油画

161cm×112cm

2005

sVHmtyJlNIFJN7cSQpZvhn9vpTqk29cgAlmSI71Y.jpeg

三个苹果

布面油画

60cm×50cm  

2003

tFDIETGWcZMOUhGSpvgxCae0GpNlW3MHKBDdOee3.jpeg

青春记忆

布面油画

60cm×50cm  

2008

fW6gZjronHlBbueJ9X4itHGbLCd7NhR6Recr4Wf8.jpeg

碎片

纸上油画

33cm×33cm

2019

3ODxlZiTHseWG3Xw0GpImuH34kRfqQsaxSZ1VuPx.jpeg

一堵墙 

布面油画

213cm×363cm  

2019

展览现场

PVEgcggoS35uzq5WKdysbFrmksLB2xfQrNChG6nJ.jpg

CgrJd6e8nflk5TmNvSUA71FaKoScS0J8mNlMdUdC.jpg

7RdVK14JtPNMv6nT2Dyhxr2B4m4e5fUqz6QXUpqa.jpg

xWtEYObIe58c7RxG6XVQqHqUVvsyuxYY5aydZaXw.jpg

陈淑霞

KneWjScJ0qwGNvzF4gO7gB4cB5Mjp1eYfZ4HvNe4.jpg

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重要个展 

“@武汉2021·陈淑霞”,策展人冀少峰(湖北美术馆,武汉,中国,2021)

“好牌—陈淑霞作品展”(亚洲艺术中心,北京,中国,2020)

“边· 际—陈淑霞”个展,策展人冀少峰(美仑美术馆,长沙,中国,2019)

“忘形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朱青生(大都美术馆,北京,中国,2015)

“此在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赵力(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,香港,中国,2015)

“我行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鲁虹(年代美术馆,温州,中国,2015)

“陈淑霞的心境与画境”,策展人廖雯(西门子艺术空间,北京,中国,2010)

“相隔有多远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冯博一(深圳何香凝美术馆,中国,2009)

“虚实两境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殷双喜(中国美术馆,北京,中国,2006)

“虚实两境—陈淑霞作品展”,策展人殷双喜(上海美术馆,上海,中国,2006)

“陈淑霞作品展”(表画廊,首尔,韩国,2004)

“陈淑霞作品展”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,北京,中国,2002)

“陈淑霞个展”,策展人鲁虹(深圳美术馆,中国,1995)

“陈淑霞作品展”,中央美术学院画廊,北京,中国,1995) 

重要群展

“水墨进行时:2000-2019“(广东美术馆,广州,中国,2020)

“无问东西—第二届当代中国艺术展”(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,克利夫兰,美国,2019)

“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”(库里蒂巴奥斯卡 ·尼迈耶博物馆,库里蒂巴,巴西,2019)

“新绘画—当代中国绘画展”(大都会博物馆,纽约,美国,2018)

“寻脉造山—中国当代艺术大展”(宝龙美术馆,上海,中国,2017)

“造化—中国当代艺术展”(墨尔本 204 艺术空间,墨尔本,澳大利亚,2016)

“开放与共融—中国当代艺术展”(匈牙利国家美术馆,布达佩斯,匈牙利,2012)

“韩国釜山国际双年展”(釜山,韩国,2010)

“丹山碧水—中德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”(吕贝克美术馆,德国,2007)

“虚虚实实—亚洲当代艺术的再发现”(Heyri 艺术基金会文化空间,首尔,韩国,2006)

“大河上下—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”(中国美术馆,北京,中国,2005)

“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”(中国美术馆,北京,中国,2000)

“第九届全国美展”(中国美术馆,北京,中国,1999)

“新生代艺术展”(中国国家博物馆,北京,中国,1991)

“’91 中国油画年展”(中国国家博物馆,北京,中国,1991)

“第一届女画家的世界展”(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,北京,中国,1990)

“阿尔勒国际艺术节”(阿尔勒,法国,1988)

返回顶部